瀏覽量:2236 發布時間:2024-12-10
智慧農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著力點,是建設農業強國的戰略制高點。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助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立足我國基本國情農情,以推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人等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全方位全鏈條普及應用為工作主線,以全面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和農業農村管理服務效能為主要目標,加強頂層設計、加大政策支持、強化應用導向,著力破解信息感知、智能決策、精準作業各環節的瓶頸問題,統籌推進技術裝備研發、集成應用、示范推廣,大幅提升農業智能化水平,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新動能。
發展智慧農業,要堅持統籌推進、共建共享,加強頂層設計、總體謀劃,統籌用好存量資源與增量政策,增強工作推進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堅持需求牽引、以用促研,立足產業發展和行業管理實際需求,樹立問題導向、應用導向,因地制宜探索數字化、智能化解決方案,引導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堅持創新驅動、融合發展,加快智慧農業技術裝備研發和推廣應用,推動農業產業數字化改造,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堅持循序漸進、久久為功,找準小切口做好大文章,分階段分步驟扎實推進,逐步迭代升級。
到2030年,智慧農業發展取得重要進展,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標準體系、檢測制度基本建立,技術先進、質量可靠的國產化技術裝備廣泛應用;重點地區、重要領域、關鍵環節的推廣應用取得重大突破,推動農業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有效提升,行業管理服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農業生產信息化率達到35%左右。展望2035年,智慧農業取得決定性進展,關鍵核心技術全面突破,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農業全方位、全鏈條實現數字化改造,農業生產信息化率達到40%以上,為建設農業強國提供強有力的信息化支撐。
二、全方位提升智慧農業應用水平
(一)推進主要作物種植精準化。推動良種良法良機良田與數字化有機融合,集成應用“四情”監測、精準水肥藥施用、智能農機裝備、無人駕駛航空器和智能決策系統等技術,提升耕種管收精準作業水平,構建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的數字化種植技術體系。加強農田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升級,完善耕地質量監測網絡。大力發展智能農機裝備,推進農機具數字化升級,研發推廣高精準作業水平的智能農機裝備,建設全國農機作業指揮調度平臺;鼓勵農墾發展“互聯網+農機作業”。建立健全“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積極推進衛星遙感和航空遙感資源共享,提高農業遙感監測的精度和頻次;合理布局田間物聯網監測設備,統籌推進農業氣象、苗情、土壤墑情、病蟲害、災情等監測預警網絡建設,提升防災減災實時監測和預警預報能力。鼓勵有條件的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開展數字化改造,因地制宜探索多樣化的智慧農場建設模式。
(二)推進設施種植數字化。結合設施農業發展布局,以設施種植傳統優勢產區為重點,推動集中連片老舊低效設施數字化改造,推進環境控制、水肥一體化等物聯網設備應用;以大中城市郊區及其周邊區域為重點,因地制宜發展連棟溫室、植物工廠等現代化生產設施,加快推廣國產化全流程智能管控系統,集成應用作物生長監測、環境精準調控、水肥綜合管理、作業機器人等技術裝備。鼓勵規?;O施種植主體,應用生產經營全過程信息管理系統,合理制定種植計劃,動態調優品種結構和上市檔期。以蔬菜和水稻生產大縣(農場)為重點,推進育苗催芽播種等智能裝備應用,推動集約化種苗工廠數字化建設。
(三)推進畜牧養殖智慧化。引導發展規模養殖智能化,按需集成環境精準調控、生長信息監測、疫病智能診斷防控等技術,推廣精準飼喂等智能裝備。在土地資源相對緊缺地區,推廣智能化立體養殖技術。鼓勵規模養殖場建立電子養殖檔案,推進數據直聯直報,加快推廣能繁母豬、奶牛個體電子標識。加快飼料原料營養價值和畜禽動態營養需要量數據庫建設,推廣國產飼料配方軟件。加強動物疫病監測預警、診斷和防控信息化建設,完善重大動物疫情測報追溯體系。
(四)推進漁業生產智能化。以規模化淡水養殖為重點,加快推進池塘、工廠化、大水面等養殖模式數字化改造,因地制宜應用魚群生長監測、智能增氧、飼料精準投喂、魚病診斷防控、循環水處理等設施設備。在海水養殖優勢區,因地制宜推進沿海工廠化、網箱等養殖模式數字化改造,推進深遠海智能化養殖漁場建設,應用環境監控、精準投喂、自動起捕、智能巡檢、洗網機器人等設施設備。實施海洋漁船及船上設施裝備更新改造,推廣漁船海洋寬帶、北斗導航定位、防碰撞等船用數字化終端裝備,推動相關衛星信息系統的行業應用。加快推進各地漁政執法數字化建設,建設全國統一的漁政執法辦案綜合平臺,重點推進沿海伏季休漁、長江禁漁智能化監管,建設智慧漁港。
(五)推進育制種智能化。加快國家級和省級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圃)、畜禽基因庫、畜禽水產資源保種場(區)等數字化建設,推進種質資源信息互聯共享。支持建設一批智能化現代化的農作物優勢制種區和畜禽核心育種場,集成推廣小區智能播種收獲、高效去雄等智能設備。支持科研機構和種業企業聯合打造智能育種平臺,開發智能設計育種工具,推動經驗育種向智能設計育種轉變,有效縮短育種周期。推動遺傳評估中心、畜禽品種性能測定站等試驗數據共享,提升品種測試(測定)效率。完善中國種業大數據平臺,探索建立品種身份證制度,推行種子可追溯管理。
(六)推進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持續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培育一批運營主體,引導帶動上下游相關主體數字化改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精準安排生產經營。拓展農產品網絡銷售渠道,推動大型商超、電商平臺等與主產區建立對接機制,規范發展直播電商等新模式,組織開展“慶豐收消費季”等營銷促銷活動。促進農產品產地市場和加工流通企業數字化改造,集成應用清選分級、品質檢測、加工包裝、冷藏保鮮等智能設施設備,培育發展智能化、高端化現代加工倉儲模式。依托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推進產地農產品溯源體系建設。
(七)推進農業農村管理服務數字化。加強國家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用地“一張圖”建設,健全協同推進制度機制,推動數據匯聚共享和上圖入庫,持續優化拓展平臺功能,構建農業農村管理服務數字化底座。部省協同推進農業防災減災救災指揮調度、農村集體資產監管、農村承包地管理、農村宅基地管理、全國農田建設綜合監測監管、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幫扶、全國鄉村建設信息監測、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管理服務、畜牧獸醫監管監測、漁業漁政管理、長江禁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業務系統建設,逐步統一底圖和數據標準,強化系統共建共享、數據互聯互通、業務協作協同,全面提高管理服務效能。持續推進單品種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強化農產品市場監測預警和信息發布,加強涉農輿情監測預警。鼓勵有條件的墾區因地制宜構建智慧農業作業與智能管理平臺。
三、加力推進智慧農業技術創新和先行先試
(八)加快技術裝備研發攻關。根據輕重緩急建立重大問題清單,加快農業傳感器與專用芯片、農業核心算法、農業機器人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攻關,深入推進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融合應用。強化國家智慧農業創新中心和農業信息化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建設,優化建設布局,加強協同聯動和信息共享,提升整體效能,形成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研發制造相銜接的智慧農業創新體系。鼓勵各地根據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智慧農業技術攻關與推廣應用;加強智慧農業共性技術創新團隊建設,在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中增設智慧農業崗位,推動信息技術與農機、農藝技術協同攻關。培育智慧農業科技領軍企業,引導科研機構與制造企業聯合研發,促進在應用中持續優化。
(九)建設智慧農業引領區。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先行先試,建設一批智慧農業引領區,強化政策創設,推動機制創新,集中用好各類支持措施,打造智慧農業發展高地。引進培育一批智慧農業技術研發、裝備制造、推廣服務等各類主體,打通智慧農業技術裝備從研發到制造應用的堵點卡點,探索形成區域性的整體解決方案。重點支持在規模化生產經營主體、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農墾國有農場等率先示范應用,培育一批高水平的智慧農(牧、漁)場。
(十)健全技術推廣服務體系。把智慧農業技術裝備納入農技推廣范圍,加強智慧農業技術指導和推廣。每年組織遴選一批成熟技術裝備,制定發布智慧農業主推技術目錄??偨Y推廣一批適應實際需求的智慧農業技術集成應用模式。建立智慧農業信息發布平臺,集中發布技術、裝備、標準、政策等各類信息。制定智慧農業成本效益測算、應用效果評價方法,開展智慧農業技術裝備科學評價。鼓勵有條件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加快智慧農業技術示范應用,提供遙感監測、農事作業、經營管理、防災減災等技術服務。
四、有序推動智慧農業產業健康發展
(十一)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加快制修訂產業發展亟需的智慧農業共性關鍵標準與通用技術規范。鼓勵企業參與標準制修訂,做好產業鏈上下游、成套裝備的標準銜接。加強標準宣貫,引導各類企業強化自律、按標生產,建立健全第三方技術服務體系。完善智慧農業技術裝備檢驗檢測制度,推動建設智慧農業技術裝備檢驗檢測中心,建立健全整機裝備、關鍵零部件、軟件產品的檢測規范。
(十二)強化數據要素保障。利用信息技術提升農業農村統計監測能力,拓寬遙感、物聯網、互聯網等實時數據采集渠道。健全農業農村數據管理制度,完善數據資源目錄,深入推進政務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加快完善農業農村數據交易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數據交換互惠、商業數據保護等機制,培育數據交易市場,促進各類主體間的數據合作。同步推進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建設,及時評估防范智慧農業技術裝備應用風險。
(十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智慧農業企業加強合作,培養符合產業需求的應用型、創新型和復合型人才。鼓勵各地創新培訓方式,結合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高素質農民培育、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等項目,加大智慧農業人才培訓力度,提升小農戶參與智慧農業的意識和能力。推進智慧農業領域職業開發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吸引相關人才從事智慧農業工作。
五、強化組織實施保障
(十四)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智慧農業工作推進機制,加大工作力量支撐,強化總體設計和統籌布局,協同推進重點任務重大項目落實。牢固樹立上下“一盤棋”思想,加快構建農業農村系統上下協同的大平臺。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積極爭取本級黨委政府的政策資金扶持,細化工作舉措,明確“路線圖”“時間表”,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持續開展智慧農業監測統計,引導各地加快智慧農業建設。
(十五)強化政策支持。加大已有項目和政策向智慧農業傾斜力度,加大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等對高端智能農機裝備的支持力度。充分運用多種資金渠道,謀劃實施智慧農業重大項目重大工程,積極爭取農業技術推廣與服務補助、政府采購合作創新采購、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等政策支持。支持將智慧農業項目納入農業農村基礎設施融資項目庫,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智慧農業建設項目的融資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場景,為相關主體提供在線信貸服務。鼓勵各地通過以獎代補、貸款貼息等方式,引導社會投資有序參與智慧農業建設。